白腰鹊鸲

Copsychus malabaricus   Scopoli
   

  22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依据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标本)
雄性成鸟 从额和脸部到背、肩羽及翅上覆羽均为黑色,并具金属光泽;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;中央4枚尾羽纯黑,中央一对尾羽延伸较长,外侧尾羽基部黑色、端部白色,白色部分向外递增;飞羽褐色,三级飞羽色深近黑,初级和次级飞羽外翈外缘较淡;从颏到上胸黑色有金属光泽,下胸至尾下覆羽棕色。
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同;但黑色部分被灰色替代,棕色部分较雄鸟浅淡;飞羽淡褐色,外翈外缘和覆羽的边缘均淡棕色;尾羽黑色,较雄鸟短很多。
虹膜褐色,嘴黑色,跗蹠和爪肉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10) 31.1 260.4 19.5 9l.8 156.7 26.2
(26—36) (251--279) (18—21) (88--95) (159—175) (24—29)
♀♀(5) 26—29 212—220 17—20 82—86 112—121 25—30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雄鸟上体黑色,腰和尾上覆羽白色,尾羽甚长,约为体长的一倍;颏至喉部黑色,腹部和尾下覆羽棕色。雌鸟与雄鸟十分相似,但尾较短,黑色部分为灰色替代。

大小
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10) 31.1 260.4 19.5 9l.8 156.7 26.2
(26—36) (251--279) (18—21) (88--95) (159—175) (24—29)
♀♀(5) 26—29 212—220 17—20 82—86 112—121 25—30

生物学

生态 此鸟的习性与鹊鸲十分相似。栖于热带林及竹林内。鸣叫时尾直竖,鸣声清脆、悦耳,甚似鹊鸲。
据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动物室等(1983),5月间在海南坝王岭林缘路边一棵大树上的树洞里采得一巢,树洞离地面3米,洞内垫以纤细、柔软的草根为巢,巢内2雏3卵。
白腰鹊鸲以蜻蜒、甲虫、蚂蚁等昆虫及其幼虫为食;大都不食植物;人类住所附近一般不见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见于印度,尼泊尔,不丹,斯里兰卡,孟加拉国,缅甸,泰国,老挝,越南,马来半岛,印度尼西亚诸岛。
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检索表文本

亚 种 检 索

个体较小,腰部白斑较狭窄,第4对尾羽的白色端斑较短……………海南亚种 Copsychus malabaricus minor(63)
个体略大,腰部白斑较宽,第4对尾羽的白色端斑较长……………云南亚种 C.m.interpositus(63)